页面版权所有 洛阳强龙实业有限公司

  豫ICP备12014166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洛阳

30位顶级专家偕大中型国企共商化工环保良策

分类:
化工新闻
作者:
来源:
2016/02/27 00:00
浏览量:
【摘要】:
2月25-26日,“2016年化学工程前沿论坛——化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  7位来自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工程院的院士、20多位在化工、环境等领域的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鞍钢、武钢、江铜、豪鹏等20余家大中型化工、冶金、材料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共同面对保护和改善环境过程中,全球企业所面临的跨学科、跨领域技术挑战;共同前瞻未来5-10年,全球环境治理、污染控制,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前沿技术走向,并针对我国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新兴行业新污染物处理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全球技术协同,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迅速恶化,工业环保处理已进入“深水区”。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已不能解决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问题;缺乏完善高效的处理技术所引发的诸多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保护和改善环境正面临诸多跨学科、跨领域技术密切协同的挑战。  在本次论坛中,两大中心议题得到与会代表高度关注。  其一,战略新兴行业产生的新型污染物问题  针对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环境污染问题;页岩油气等新型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对苯并芘、二恶英等水体、气体中痕量剧毒污染物如何加强控制的问题;大气污染脱硝治理过程中对报废的SCR催化剂等耗材的处理;电动汽车报废电池等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问题。国家纳米中心赵宇亮研究员介绍了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影响。清华大学李金惠教授介绍了化学品和降解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孙峙研究员针对废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提出“三废”全过程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控制思路。  其二:企业在满足日益严格的工业环保标准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如何保证企业环保投资价值的可持续性  鞍钢、江铜等行业龙头企业代表提出,化工、冶金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氨氮已成为我国地表水的首要污染物,化工、冶金等以高浓氨氮废水为主的8个行业的氨氮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总量的85.9%,但处理去除率却不到68%;我国煤化工近年发展迅速,每年排放数亿吨废水,随着环保要求的提标,企业亟需引进深度处理技术满足企业的需求。中科院过程所曹宏斌研究员等专家提出以集成技术实现对化工、冶金行业废水的有价资源回收、有机物降解和废水再利用的全过程低成本处理策略,得到与会企业的高度重视。来自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佐治亚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比利时鲁文大学等北美和欧洲的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还对化工、环保清洁生产领域的国内外领先应用,以及前沿技术成果、未来技术走向等做了详尽介绍和广泛讨论。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办,中科院过程所、中科康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组织者林晓博士表示,中科院过程所及各组织单位借助自身在国内外环保工程领域的前端技术优势、多领域世界知名专家学者资源,为化工、冶金等污染治理需求严峻的行业提供全球前沿技术交流与应用前瞻分享的机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多领域、跨行业技术与应用的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引领我国化工、冶金等重污染基础行业完成产业技术的绿色化升级。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环保部、美国环保总署等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中国能源学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参加本次论坛,并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

  2月25-26日,“2016年化学工程前沿论坛——化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西郊宾馆举行。

  7位来自中国工程院和美国工程院的院士、20多位在化工、环境等领域的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以及鞍钢、武钢、江铜、豪鹏等20余家大中型化工、冶金、材料企业代表济济一堂,共同面对保护和改善环境过程中,全球企业所面临的跨学科、跨领域技术挑战;共同前瞻未来5-10年,全球环境治理、污染控制,以及可持续性发展科学前沿技术走向,并针对我国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新兴行业新污染物处理等实现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全球技术协同,展开深入广泛的交流与探讨。

  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一致认为,近年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迅速恶化,工业环保处理已进入“深水区”。单纯依靠末端治理已不能解决我国工业污染排放问题;缺乏完善高效的处理技术所引发的诸多问题正在逐步显现;保护和改善环境正面临诸多跨学科、跨领域技术密切协同的挑战。

  在本次论坛中,两大中心议题得到与会代表高度关注。

  其一,战略新兴行业产生的新型污染物问题

  针对纳米材料等新材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环境污染问题;页岩油气等新型资源开采利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对苯并芘、二恶英等水体、气体中痕量剧毒污染物如何加强控制的问题;大气污染脱硝治理过程中对报废的SCR催化剂等耗材的处理;电动汽车报废电池等废弃物的回收与处理问题。国家纳米中心赵宇亮研究员介绍了纳米材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影响。清华大学李金惠教授介绍了化学品和降解产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孙峙研究员针对废电动汽车电池的回收,提出“三废”全过程污染控制及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全生命周期控制思路。

  其二:企业在满足日益严格的工业环保标准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生产成本;如何保证企业环保投资价值的可持续性

  鞍钢、江铜等行业龙头企业代表提出,化工、冶金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也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严重的行业,环境污染问题正在成为制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氨氮已成为我国地表水的首要污染物,化工、冶金等以高浓氨氮废水为主的8个行业的氨氮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氨氮排放总量的85.9%,但处理去除率却不到68%;我国煤化工近年发展迅速,每年排放数亿吨废水,随着环保要求的提标,企业亟需引进深度处理技术满足企业的需求。中科院过程所曹宏斌研究员等专家提出以集成技术实现对化工、冶金行业废水的有价资源回收、有机物降解和废水再利用的全过程低成本处理策略,得到与会企业的高度重视。来自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佐治亚理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荷兰代尔夫特大学、比利时鲁文大学等北美和欧洲的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知名专家还对化工、环保清洁生产领域的国内外领先应用,以及前沿技术成果、未来技术走向等做了详尽介绍和广泛讨论。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主办,中科院过程所、中科康仑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承办。会议组织者林晓博士表示,中科院过程所及各组织单位借助自身在国内外环保工程领域的前端技术优势、多领域世界知名专家学者资源,为化工、冶金等污染治理需求严峻的行业提供全球前沿技术交流与应用前瞻分享的机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多领域、跨行业技术与应用的技术咨询和科技服务,引领我国化工、冶金等重污染基础行业完成产业技术的绿色化升级。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环保部、美国环保总署等政府部门和国际机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中国能源学会、中国炼焦行业协会等行业协会参加本次论坛,并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高度评价。

关键词: